即使使用顫音或連音,或在伴奏上強調旋律,也可以透過不同的深度和不同的速度彈奏琴鍵,來改變輸出。 Grand Expression Modeling 擅長在許多著名歌曲中忠實再現這些技術的預期輸出。在德布西(Debussy)的「Clair de Lune」中,鬆散的觸感產生了微弱的音調,使旋律更加清晰。在李斯特(Liszt)的「Un Sospiro」中,伴隨的琶音會在旋律不加重的情況下突出旋律,而且旋律的各種表達方式使其具有與人聲相同的特質。在肖邦夜曲的最後,顫音、連奏和其他精緻的技巧中,手指似乎漂浮在琴鍵上,表達了所需的輕快、流暢的音調。在高表現力的鋼琴上彈奏這類樂曲有助於鋼琴家學習各種技巧,並透過聲音體驗與畫家相同的表達樂趣。